區域01
海王丸~新港大橋

語音導覽(約15分鐘)
音訊下載由中文來進行撥放導覽
海王丸
在行進方向的左側大家看到的是有海上貴婦人之稱的帆船「海王丸」號。
海王丸號作爲商船學校的練習船,與現在停泊在橫濱的「日本丸」號為同一時期所建造的。1930年2月14日下水,至1989年9月16日退役前,航行了106萬海里、約繞行地球50圈,這艘帆船在役期間培育了11,190名的航海人員,現今也將船艙的樣貌公開供一般市民參觀。
因帆船的下水式與情人節為同一天,海王丸公園也是富山縣内屈指可數的約會場所之一,因此也博得「戀人的聖地」的美名,也會藉由情人節這一天,在船上舉行「敲響幸福之鐘的婚禮典禮儀式」。
「我們想打造適合日本海洋之王者的船」,因此將2艘帆船命名爲「日本丸號」、與「海王丸號」。由於展開白色船帆的姿態優美動人,兩艘帆船也被比喩爲美麗的姐妹,全帆展開的活動從4月到10月之間,義工團隊們會將29面船帆全數展開,毎年舉行約10次的展帆活動。
新湊大橋
前方可以看到橫跨港口上方的那一座大橋是「新湊大橋」。在港口開港之前,是利用一座小橋和鐵路的鐵橋所連接而成,但隨着富山新港的建設興起,西元1967年11月港口被一分為二。隨着開港,渡輪開始通航,繞道的路線也被建設阻擋。然而後來,這對市民的生活、産業、經濟活動等開始受到嚴重影響,因此新湊大橋的建橋工程於西年2002年秋季開始全力動工建造大橋,耗時約10年的時間,於西年2012年9月新湊大橋開通後,將一分為二的富山新港東西兩岸,在時隔45年後又重新連接上。
新湊大橋的總長包括前段進入橋上的部分約爲3600公尺,,距離水面高度爲47公尺,是花費485億日元建造的環日本海一側最大的一座斜張橋。這座橋的結構分為上下2層的,橋的上層為汽車行駛道、橋的下層為人行步道,在橋的東西2端可乘坐電梯到橋上的人行步道後享受空中漫步的樂趣。
天氣晴朗時,從橋上可以將日本海、立山連峰、能登半島的美景,以及藍天與白色大橋對比的絶美景色盡收眼底。
富山新港
接下來要進入到富山新港。這個地區自古以來就被稱之為射水。大約在奈良時代的公元746年左右,大伴家持在擔任越中國司的5年任期中,有許多描繪這個地區風景歌詞被収録在「萬葉集」當中。
其中有一首,「みなとかぜ さむくふくらし つまよびかわし つるさはになく」
意思是説,港口的風在冷颼颼颼地吹着。在奈呉江邊,夫妻倆互相呼喊著,鶴群們在不停的鳴叫。
當時的國府官邸位於二上山東邊的位置,從那裏抬頭一望所看到的大海稱之爲奈呉之海、沙灘則稱之爲奈呉之浦、潟湖則稱之爲奈呉之江。至今為止奈呉之江這個名稱還留存著。鎌倉幕府時代出現後,越中的守護所設在奈呉之江的旁邊,該館後來被稱爲放生津城,地名也更名爲放生津。中世紀時期,據傳是是北陸地區的名城。
富山新港在過去是一個名為放生津潟湖的天然湖泊,東西長2.4公里、南北寬1公里、面積達1.8平方公里,最深處約1.5公尺,是一個淺水湖泊。在這邊生活著淡水魚的種類有鯽魚、鯉魚、鯰魚、雷魚等魚類,到後來漸漸地也大量繁殖了汽水魚種類的鰻魚、烏魚、蛤蠣類等。
富山新港是利用放生津潟湖建造了一個填海造陸的港口,作爲一個新産業城市建設的一環,耗費長達7年的時間,於1968年落成開港。
與此同期利用填海造陸所形成的工業區,匯聚了金屬、機械、木材等相關産業的企業,作為工業港口進行發展,後來也被列爲國際海上網路樞紐的重要港灣。
新港大橋
接下來大家看到的是新港大橋。
這是連接高岡市和射水市的一座橋,也是連接通往海王丸公園的道路。
新港大橋是以「海洋與貿易」作為射水市發展的象徴主題。橋上的 4根主柱,設計為漂浮在波浪中的地球,成爲國際重要港口的象徴。
内川
接下來即將進入到有日本威尼斯之稱的内川,在内川裡包含路面電車萬葉線所行駛的鐵橋在内,共有11座橋。
内川是連接莊川河口、放生津潟湖以及現今的的富山新港的2級河川。
里。過去,放生津潟湖流經東内川與富山灣相連,作爲船隻來往的運河,發揮了很重要作用。來自射水平野農村的物資,經由周圍湿地地區的衆多河流匯集,再經過内川後運送至各地。内川在連接中世紀作為通往繁盛的放生津港的運河,不僅僅是排水的渠道,更是與人們生活有着密相關,扮演了重要的角色。